渗渗泉(阿拉伯语:زمزم)
渗渗泉位于麦加禁寺内。“渗渗泉”,阿拉伯语Zamzam的音译,水流声。相传伊斯兰教诞生前,先知易卜拉欣之妻海哲尔、子易斯玛仪被弃于麦加,饥渴难当之际,易斯马仪用双脚踹地,突现一股清泉,此即“渗渗泉”。历史上曾被填平毁灭,穆罕默德诞生前,其祖阿卜杜勒·穆塔利布寻原址重新挖掘,使其再现,延续至今。穆斯林认为“渗渗泉”水福泽无限,至麦加朝觐时不仅开怀畅饮,还常带回作为珍贵礼品赠送亲友。
渗渗泉的动人故事
伊卜拉欣遵从安拉的命令,带着还在哺乳的儿子伊斯玛仪和妻子哈吉尔,长途跋涉来到了荒无人烟的不毛之地麦加。伊卜拉欣给哈吉尔和儿子留下了一些水和粮食,转身就要离去,妻子哈吉尔一把抓住他说:“伊卜拉欣,你要去哪里呀? 难道就这样把我们母子扔在这无水无食的不毛之地吗? ”
面对妻子的质问,伊卜拉欣沉默不语,妻子哈吉尔边跟着他一遍又一遍地问着:“难道你就这么狠心地走了? ”伊卜拉欣仍不回答,也不看妻子一眼,哈吉尔又问道:“难道是安拉命令你这么做的吗? ”
伊卜拉欣这才坚决地回答道:“是的,是安拉命令我这么做的。”听到这话后,哈吉尔不再追问伊卜拉欣,而是回到儿子伊斯玛仪的身边,她暗自思忖:“只要是安拉的意愿,安拉决不会抛弃我们,一定会保护我们的。”
望着远处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,伊卜拉欣流着泪举起双手向安拉祈祷:“我们的主啊!我确实已经使我的部分后代住在一个没有庄稼的山谷里,住在你的禁房附近,求你让一部分人的心依恋他们,求你供一部分果实给他们。”就这样,伊卜拉欣按照安拉的命令将妻子和年幼的儿子留在山谷里,自己就离开了。
哈吉尔回到儿子伊斯玛仪身边,给儿子喂奶,自己饿了就吃一点干粮,渴了就喝点水罐中的清水。没过几天,伊卜拉欣留下的水和干粮都没有了,而年幼的儿子也没有奶水可吮了。饥饿和干渴使母子俩无法待在那里。哈吉尔饥肠辘辘,怀中的孩子也因饥渴哭泣不止。看着怀里消瘦的儿子,哈吉尔心里非常难过,她将孩子放在帐篷里,独自一人去沙漠中找水。找了好久,仍不见一滴水。太阳照着沙漠,空气干燥灼热。哈吉尔实在受不了,打算回帐篷去,但一想起她的宝贝儿子伊斯玛仪,她自言自语道:“我怎能不带水回去呢?没有水,儿子就要渴死呀!”
在无可奈何之际,哈吉尔只好朝远处走去。她爬上一座名叫赛法的山,在山顶上四处眺望,可是连个人影都没有。无奈中,她下了山,又爬上另一座叫麦尔维的山,仍然没有找到水。就这样,她来来回回,爬上爬下,每一次都没有收获。最后,她的唾液干了,舌头不能动了。当她第七次爬上麦尔维山时,儿子由于饥渴用双脚蹬地,不一会儿,一股清泉从小儿子脚下汩汩涌出。哈吉尔欣喜若狂,飞奔到泉边,用双手捧起清泉水,一掬一掬地将它装进罐子。水一直在汩汩涌出,她一边捧水,一边喊“宰目,宰目(停住,停住)”,水却越用越旺,不竭不止。哈吉尔自己和孩子都喝得饱饱的,年幼的孩子也安静下来了。
这股泉水就是有名的“渗渗泉”, 伊斯玛仪和母亲哈吉尔就在靠近渗渗泉的地方住了下来。由于清泉的到来,山谷里渐渐来了许多驼队和其他族人们,他们围绕着这眼清泉居住下来。几千年来,这眼神圣的渗渗泉带给阿拉伯半岛的人们永不枯竭的福音,滋润着远道而来朝觐天房的朝觐者的心田。
古老的故事告诉人们,无论何时何地,爱心和信念都是不可或缺的生命支柱,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,信念和希望是生命的源泉。善良的人们,只要相互关爱,矢志不渝,生命的泉水就会涓涓不息,美好的生活就会不再遥远。
阿拉伯语语音教学视频 | 11073 |
即学即用商务阿拉伯语会话1001 | 0 |
趣味阿语:黑点 | 83 |
赞颂法蒂玛·扎赫拉的颂诗 | 85 |
穆斯林过不过圣诞节 | 499 |
渗渗泉的故事 | 512 |
(阿汉对照)张韶涵淋雨一直走 | 499 |
阿拉伯语古兰经:论信仰的优越 | 594 |
阿拉伯语论起始词的优越性 | 438 |
阿拉伯语基础发音3 | 1565 |
阿拉伯语语音教学视频 | 11073 |
阿拉伯语基础发音3 | 1565 |
阿拉伯语基础发音2 | 1022 |
阿拉伯语字母表视频教学 | 3530 |
阿拉伯语专业的发展前景 | 1395 |
阿拉伯语基础阶段学习 | 1198 |
阿拉伯语基础知识概况:语音yu | 1229 |
阿拉伯语语音学习的难点和解决 | 1783 |
阿拉伯语词汇派生的特点 | 1388 |
阿拉伯语基础知识 | 1641 |